黄视频国产,日本天堂一区,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按摩,永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特级视频,亚洲精品肉丝少妇在线,国产精品视频一二三区

  • 手機下載

  • 微信關注

當前位置: 縣區(qū)>和順

蓮燈映古韻 舞步傳新聲

—— 解密和順“跑蓮燈”的文化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

來源:晉中日報時間:2025-05-13

圖為和順“跑蓮燈”表演現(xiàn)場。通訊員 鄭靜 攝

“跑蓮燈”又稱“蓮花燈”,流傳于和順縣松煙鎮(zhèn)雷莊村,已有數(shù)百年歷史,是活躍在鄉(xiāng)村街頭、宅前場院的一種民間燈舞藝術。

“蓮燈”用五色紙做成,各種小蓮花裝飾在花燈周圍。舞燈時,由每個跑蓮燈表演者手持兩盞花燈,人和燈連成一串,舞在一起,仿佛是蓮燈在跑動。

為了搶救、保護和發(fā)展這一古老的燈舞藝術,多年來,和順縣多次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雷莊村,對當?shù)乩纤嚾诉M行走訪調研,細致開展普查工作,科學制定保護方案。2007年,“跑蓮燈”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
此外,和順縣還積極協(xié)調各方資源,推動“跑蓮燈”活態(tài)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。在以劉曉光等為代表性傳承人的堅守與創(chuàng)新下,新編舞蹈《跑蓮燈》不僅突破了地域限制,更從小山村出發(fā),逐漸登上國內外更廣闊的舞臺。2011年6月,“和順跑蓮燈”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如今,每逢春節(jié)、社火節(jié)等重大節(jié)慶,“跑蓮燈”必是不可或缺的傳統(tǒng)民俗表演。燈陣流轉間鼓樂齊鳴,盞盞蓮燈如流星飛轉,這一古老的燈舞藝術成為人們傳承文化、祈福納祥的鮮活載體。

家族傳承守護文化根脈

“‘跑蓮燈’是雷莊人過年的‘標配’,家家戶戶都跟著張羅?!弊鳛橐幻?0后”,高軍生長在“跑蓮燈”世家,爺爺、父親、叔叔、哥哥都是雷莊村“跑蓮燈”的技藝骨干。

自打高軍記事起,茶余飯后、節(jié)前事后,全村老、中、青三代都會聚在一起敲起鑼、打起鼔,精心排練“跑蓮燈”,那是雷莊村一年一度最熱鬧的時刻。

“傳說這盞盞蓮花燈散發(fā)的喜氣,能驅邪避害保佑平安,跑蓮燈隊伍會跑遍雷莊村的角角落落,希望蓮花燈所到之處,能驅除一年的晦氣……”高軍介紹。

關于“跑蓮燈”的起源,在當?shù)赜袃煞N說法。一種說法是,古代和順東鄉(xiāng)的桃樹坪嶺是駐兵營地,每當戰(zhàn)爭前一晚,兵營內就擺開陣式,持戈鉞、舉燈火,舉行招魂盟誓祭祀活動,久而久之,這種古樸莊嚴的祭祀活動傳入到民間,演變成了當?shù)貕淹L、鼓士氣的一種民間表演。

還有一種說法是,“跑蓮燈”是宋朝時期流傳下來的花燈舞蹈藝術,主要講的是火山王楊袞用蓮花燈娶親的故事,后又與古代陣式變化和民間祭祀活動結合,形成了民間藝術形式,主要以“和”文化為核心,傳遞化敵為友、和諧共處的精神內涵。

“‘跑蓮燈’以前還叫‘蓮花燈’,至于什么時間傳到雷莊村的,那就弄不清了。不過,我們雷莊‘跑蓮燈’無論是人物、扮相、服裝、道具,還是陣法、隊列、曲牌都延續(xù)著傳統(tǒng)的做法。”高軍表示。

在傳統(tǒng)的“跑蓮燈”中,角色由四部分組成,總指揮粗獷耿直的大大王和暴躁勇猛的二大王各由一人扮演,詼諧幽默的哆嗦鬼由兩人扮演,其余人為走燈的兵卒,參演人數(shù)不少于40人,不設上限,但一定為雙數(shù)。大大王為花臉,頭戴反王盔,紅胡子,戴雙翎,里穿紅襖,外穿綠蟒袍,一手拿令旗指揮兵卒,一手拿折扇指揮樂隊。二大王為黑花臉,臉掛一字髯,頭戴蒜臼盔,上有一根雞翎,身穿半身黑大褂,手拿銅錘。哆嗦鬼則是三花臉,喳喳胡,頭戴貓頭盔,外披皮毛,手拿木槍。兵卒妝容簡易,手里的道具是兩個半盞蓮花燈籠,隨著鼓點和音樂的變換,時而單手持花燈,時而雙手持花燈,花燈分開時寓意兩全其美,合攏時寓意團團圓圓?!芭苌彑簟钡那{來自傳統(tǒng)鑼鼓、民間小調、民間傳統(tǒng)吹打樂,由嗩吶、笙等民間樂器演奏,樂曲有《大開門》《游場子》《坐帳調》《趕緊板》等。打擊樂以大鑼、大鼓等民間打擊樂器為主,鑼鼓點有七錘、五錘、三錘、跳錘等。常用的基礎舞步有走、跑、跳,陣式為四門斗、蒜瓣、二餅、三環(huán)套、老龍盤窩……

非遺傳承一半是傳,一半是承。傳的是歷史,承的是未來。

現(xiàn)在,高軍是雷莊“跑蓮燈”的組織者和傳承者,一邊虛心向老藝人學習傳承“跑蓮燈”技藝,一邊組織年輕人學習技藝、排練節(jié)目。每年村里正月和廟會期間都要組織“跑蓮燈”演出。

對他來說,“跑蓮燈”不僅承載著一個家族數(shù)代人的情感與記憶,而且肩負著將前輩技藝與文化精神傳遞下去的使命?!斑^程雖難,但我會和雷莊人一起把‘跑蓮燈’傳承下去并發(fā)揚光大。”高軍表示。

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走向更大舞臺

“創(chuàng)新是非遺項目的生命力所在,要讓‘和順跑蓮燈’這一古老的燈舞藝術煥發(fā)生機,就必須讓它走進更多人的視野,被更多人喜愛。”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、和順縣文化館館長劉曉光深知,只有創(chuàng)新才能讓“跑蓮燈”走向更大的舞臺。

“自20世紀80年代起,我們針對傳統(tǒng)‘跑蓮燈’藝術展開了系統(tǒng)性革新,在保留核心文化基因的基礎上,從道具、舞蹈、音樂等關鍵要素進行現(xiàn)代性轉化,新編舞蹈《跑蓮燈》,把‘跑蓮燈’藝術由廣場成功搬上舞臺?!眲怨飧嬖V記者,道具花燈以往都是當?shù)厮嚾藗兗兪止ぶ谱鞫??;艏茏舆x用當?shù)卮笊缴咸赜械那G條枝手工扎制,配以五色紙裱糊,再用皺紋紙制作小蓮花扎在燈籠邊緣,最后將生肖剪紙作品貼于燈籠中間,進行裝飾和點綴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荊條逐漸被竹子、金屬及綢緞等代替,色彩也越發(fā)鮮艷,使用壽命也相應延長。

由于是舞臺表演,需要體現(xiàn)唯美,對道具花燈的造型進行了改造,使得其更接近于真實的蓮花,舞蹈也以凸顯唯美的蓮花燈造型為主,音樂以和順鳳臺小戲為基調,演員翩翩起舞時,宛若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舞動。參演人數(shù)可根據(jù)表演場地實時調整,8人也能進行表演。

近年來,新編舞蹈《跑蓮燈》持續(xù)綻放藝術光彩,不僅在省、市、縣各級賽事中屢獲殊榮,更是通過電視熒屏走進了千家萬戶。

作為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的核心成員,劉潔自2000年3月入團以來,始終活躍在文化傳承一線:2008年隨團參加全市社火節(jié)表演,2011年遠赴匈牙利獻藝國際民間藝術節(jié),2013年亮相山西省文博會展演;2018年參與央視《鄉(xiāng)約》節(jié)目錄制,赴深圳參加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;2021年,以精湛技藝參與《歌從黃河來》節(jié)目錄制;2023年,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市非遺展演中展現(xiàn)藝術魅力;2025年,在全市社火節(jié)中再次展現(xiàn)這一傳統(tǒng)舞蹈的藝術傳承。

非遺是以傳承人為重要核心的活態(tài)傳承。為了讓非遺項目《跑蓮燈》得到更廣泛的傳承,和順縣文化館積極構建全年齡傳承體系。

2018年,面向全社會招募25至50歲演員,組建傳承梯隊,為創(chuàng)編新版舞蹈注入當代審美元素,使非遺藝術煥發(fā)新生。

2023年,啟動“非遺幼苗培育計劃”,招收10至12歲少兒演員,創(chuàng)編童趣盎然的兒童版《跑蓮燈》,讓孩子們在舞動中感受非遺魅力。

2024年,全力推進“非遺進校園”工程,縣文化館志愿者團隊創(chuàng)編課間廣播體操版《跑蓮燈》,融入北關示范小學課間活動,構建起“文化傳承+體育鍛煉”的沉浸式教育場景,讓非遺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生根發(fā)芽。

這種分齡傳承、層層遞進的模式,不僅讓非遺項目《跑蓮燈》在少兒、青年、中年群體中全面扎根,更探索出“傳統(tǒng)技藝現(xiàn)代化、非遺教育階梯化、文化傳播場景化”的活態(tài)傳承新路徑。

傳承不離古,創(chuàng)新不離宗?!拔覀儠^續(xù)加大對傳統(tǒng)‘跑蓮燈’的研究,深挖其文化內涵與藝術精髓,在保留核心技藝的基礎上,探索數(shù)字化傳播、校園傳承、文旅融合等現(xiàn)代傳承方式,在守正創(chuàng)新中構建非遺保護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生態(tài),讓百年非遺既守住文化根脈,又煥發(fā)時代新彩?!眲怨獗硎?。

?

記者 裴曉敏